Monday 17 September 2018

二零一八年九月二日信息


如何能有充足的喜乐?
傅添兴传道
约翰壹书一:1 - 4 (新译本)










1
 论到太初就已经存在的生命之道,就是我们所听见,亲眼所看见,仔细观察过,亲手摸过的;

2
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,我们见过了,现在也作见证,并且向你们宣扬这本来与父同在,又向我们显现过的永远的生命。

3
我们把所看见所听见的向你们宣扬,使你们也可以和我们心灵相通。我们是与父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心灵相通的。

4
我们写这些事,是要使我们的喜乐充足。


引言:
喜乐是一种无法用环境、反应、感觉来衡量的情绪。
富户摆设丰盛筵席之际, 心中也未必有丝毫的喜乐。
妇人十月怀胎之苦众所皆知, 然而新生命的诞生所带来的喜乐却超越了那种痛苦。


1)认识传递喜乐的人
网络发达的年代隐藏着许多的陷阱, 因为谁知躲在网络另一端的人居心苟测!
骗徒骗取金钱尚属小事, 更可怕的是有不少人因此而丧失了宝贵的性命与灵魂!
认识约翰一书的作者是谁对于认识本书的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
从第一节可以瞧见端倪:
1 1论到太初就已经存在的生命之道,就是我们所听见,亲眼所看见,仔细观察过,亲手摸过的;

    • 生命之道指向主耶稣;
    • 亲眼观察, 亲耳听见, 亲手摸过, 因此作者必然与主耶稣有亲密的关系。
此外,从第五节以及第七节:
15    神是光,在他里面毫无黑暗;这就是我们从他那里听见,现在传给你们的信息。

17 我们若行在光中,像他在光中一样,就彼此心灵相通,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洁净我们脱离一切罪。

这些信息的内容以及描写手法与约翰福音的作者如出一辙。因此我们有很充足的理由相信使徒约翰就是此书的作者。
初代教父爱任纽,、特土良皆同意使徒约翰就是此书的作者。

论到太初就已经存在的生命之道,就是我们所听见,亲眼所看见,仔细观察过,亲手摸过的;
使徒约翰在第一节使用“我们”一个字眼并不代表作者的数目多过一人, 他乃是与众使徒认同,与他们站在同样为见证人的身份来为主耶稣作见证, 藉此表明他们都是与耶稣亲身生活过的第一目击证人 - 使徒。
为何使徒约翰要介绍他自己的使徒身份呢?
因为在初期教会中有人怀疑他使徒的身份, 因此约翰在此郑重申明自己使徒的身份, 以维护教会的纯正与合一。
约翰有必要如此表明自己的身份与权柄来确保他的信息/神的话语不至于被扭曲。
我们要有智慧去辨认消息源头的真实性, 莫过于认识传递消息的人。



2)认识带来喜乐的内容。
当时初期教会兴起一股思潮 - 诺斯底(Gnostic)主义思想。 这思想认为物质界, 包括肉体都是败坏的;而灵界 - 灵魂, 思想、知识、感受则是好的。这两个是互相对立,势如水火!
而世人只要拥有这种属灵的知识, 灵魂就会归回到神的身边。
诺斯底(Gnostic)思想看似很有智慧, 也很属灵, 但是却对教会信仰的根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, 影响了一些基督徒怀疑自己救恩的确据!
按照这种思想,耶稣基督若是有血有肉人,而肉体既是败坏的, 那么耶稣基督岂不也是败坏的吗?
若耶稣基督是神 (灵), 那么祂就不可能是有肉体的人, 可是若耶稣基督不曾道成肉身成为人,祂又岂能体验、体恤人在罪中的挣扎,成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保来担当人的罪, 拯救人脱离罪恶呢?

耶稣是全然的人, 也是全然的神, 使徒信经就是为了辩驳这种思想而设立。
若有人说耶稣基督不是神, 就不属于基督的教会, 约翰因此有必要强烈的申明, 这个道从太初就已经存在, 道是Logos, 不是gnosis.
Logos 是有生命, 起先就已经与父神存在, 是永恒的,是有怜悯慈爱的。
Gnosis只不过是人的思想的产物,是一种自私、炫耀自己的骄傲表现。
约翰将Logos的优越性对比于Logos的虚假, 一语道破诺斯底思想的
使徒约翰的书信内容是可信的, 他所说的道(Logos)是真实。
人是否因此就可以得着喜乐了吗?



3)认识得到喜乐的方法。
使徒约翰在一章3节说道:使你们也可以和我们心灵相通。我们是与父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心灵相通的。”
从来没有人不会因头脑的知识而得着喜乐的生命。
喜乐的生命是源自彼此相交相爱的关系, 这种关系是不能够靠活动来维持, 它必需是这个关系群体的核心价值观, 藉著一致的生活方式来彰显出来。
这种一致的生活方式就是约翰福音15章: 葡萄树与枝子的关系。
相交所结出的果子必然与耶稣基督的标准一致。
当我们与耶稣基督的标准一致时, 就能享受与神心灵相通。
Gnosis 的知识其实是在高举人的努力去达到神的接纳。
Logos 约翰邀请呼吁教会留下来与使徒相通相交, 就可以与主耶稣建立心灵的相交, 从中得到真正的喜乐。
人必须要放下自己的智慧, 价值观, 生活方式, 谦卑的来到神面前接受祂所传递的信息, 价值观与生命。



应用: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